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蒹葭蒼蒼、魚躍鶩飛,打漁變護魚,泰州有了好風光
江邊蘆葦染金輝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浩蕩江水一路奔馳,於江蘇泰州處轉折,形成獨特的“江水在西城在東”的景貌,也引得唐朝詩人張若虛乘舟詠歎,留下一首孤詩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泰州市春江花月夜濕地公園內,上千畝的蘆葦蕩在夕陽晚照裏爛漫繽紛,江風掠過,白色的花絮、褐色的莖稈在風中婀娜搖曳;風勢再大一些,花絮被吹上半空,餘暉裏的蘆花飛雪叫人心醉。漫步於濕地公園裏,小道迂迴,池水清冽,層林盡被秋色染。
濕地公園一景
眼前的濕地公園原先僅是一片江灘荒地,泰州將其改造為大型濕地公園,還選育了上千畝的蘆葦,既淨化江水,還能夠為周邊鳥類提供棲息地。蒹葭蒼蒼裏,那片曾縈繞在人們腦海中的春江形象又立體起來,漫步江堤看落霞孤鶩齊飛,賞秋水長天一色。
夜色裏的江景
陳偉
作為長江邊的一座城市,泰州漁業資源發達,“靠江吃江”使得濫捕濫撈現象嚴重,極大破壞了長江生態環境。“小時候常和夥伴在江邊玩耍打鬧,很容易就釣着魚、挖到蝦,入江捕魚的漁船裏也是活魚滿艙的景象。”從小在江邊長大的陳偉,談起從前的江邊景象,言語中滿是懷念。可不知何時起,江裏的魚越來越少,捕魚的人卻越來越多,漸漸地,那條慷慨江河裏再難現往日生氣。生於斯長於斯的陳偉心痛無比,毅然決然地成為長江的“守舊人”:自掏腰包往江裏投魚苗,只為重現兒時景象。2013年,他首次開始往江中投放魚苗。自2018年開始,素有“長江三鮮”美稱的河豚幼苗也加入了投放大軍。3年時間內,共有23萬尾河豚魚苗被放入江中。“去年8月,我們多次在江裏看到了小河豚,這説明部分魚苗能適應江裏的環境,開始生長了。”他欣喜地説,“我們成立了志願者團隊,還在不斷地摸索中,從選苗育苗一步步出發,提高魚苗的成活率。”
趙押寶
同陳偉一樣,堅守在長江岸線、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的還有63歲的老漁民趙押寶。“我的父親是捕魚的,我也是一個捕了47年魚的老漁民。”趙押寶説,“原來長江打上來的魚也多。”隨着生態環境的破壞,老趙和漁民們可捕的魚越來越少,眼見着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長江就要無魚可捕,一則“長江大保護”的政策頒佈,這位老漁民毫不猶豫“棄漁上岸”,從捕魚能手變身為護魚隊長。“護魚隊目前有10個人,凌晨、上午和下午都要在江面巡邏。”老漁民經驗豐富,洞悉沿岸偷捕點所在,常提前蹲點迫使偷捕者不敢再來。“漁民偷捕的現象基本上沒有了,我們接下來要在沿江偷釣上下功夫。”老趙説。
夜色裏的江岸
夜色裏,漁民們岸上的家亮起了燈,等待他們的又是一個安寧的夜晚。身邊那條賦予他們祖輩生機與財富的大江,現在由他們來守護和關愛。陳偉望着江面,説出了自己一直以來的願望:“希望長江永遠是這樣,鳥語花香、魚躍鷹翔。”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香港快遞查詢】湖北荊州:繪就“萬里長江 美在荊江”新畫卷
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荊州正努力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繪就“萬里長江 美在荊江”新畫卷。[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的江河情懷
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考察長江生態,他來到南通市五山地區濱江片區,沿江邊步行察看濱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江水遼闊,波光粼粼,水運繁忙。[詳細] -
習近平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韓正出席並講話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4日上午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詳細] -
第一現場丨萬里長江萬里情
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長江沿線考察調研,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為中華民族長遠利益深謀遠慮。[詳細] -
新華網評:讓長江經濟帶更綠更美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詳細]